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知识

对于这篇文章,我有不同的见解(抛我的砖,引你的玉)

亲爱的照明微课堂:

你好~我是你的忠实粉丝,每天都会习惯性地看照明微课堂推送的文章,通过每天的阅读,我见识和学习了很多的知识……


但是最近我看到微课堂推送的一篇文章《10个可能导致 LED 驱动失效的问题详解点击题目可看》时,发现有几处地方的观点是有错误的,所以我写了些东西,算是抛砖引玉,跟大家一起探讨。


文章观点:


1、未考虑 LED 灯珠 Vf 变化范围,导致灯具效率低,甚至工作不稳定


原文:如果选用的 LED 驱动器最大输出电压低于 VoH,可能导致低温时灯具的最大功率达不到实际所需功率,如果选用的 LED 驱动器最低电压高于VoL,则高温时可能驱动器输出超出工作范围,工作不稳定,灯具会有闪烁等情况。


我的观点:


LED 工作过程是一个从冷态到热态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LED 的正向驱动电压会随着 PN 变热而下降。因此在设计恒流电源驱动电压的时候主要考虑在启动的时候能够达到冷态下的驱动电压。LED 工作一段时间后,输出功率会因热态正向电压下降但电流保持不变情况下而略有下降,这是恒流驱动的特性之一。


相反,如果采用恒压驱动,则输出功率会上升。因为恒压驱动电压保持不变而 LED 电流上升导致。


灯光闪烁不是因为输出功率过高。如果只是输出功率过高,短期内光通会上升,长期来看,主要问题是,LED 产生的过多热量而导致LED的寿命下降。


文章观点:


2、未考虑功率余量及降额要求


原文:考虑到不同客户会有不同的应用,多数 LED 驱动器供应商会在自家的产品规格书上提供功率降额曲线(常见的有负载 vs 环境温度降额曲线及负载 vs 输入电压降额曲线)。


我的观点:


降额使用不是用在这个地方。降额使用更多是用在功率器件的选择上。这个图更像一个功率 mos 管的 SOA (安全工作区)


QQ图片20150825094634.jpg


一个 LED 驱动器应在驱动器标签上标明最大工作环境温度 Ta,在这个 Ta 下,输出功率的变动只能在 +/-10% 之内才是合格产品。电源设计工程师要从器件上的选择保证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就有在高温情况下降额使用功率器件的要求。但是在驱动电源的输出功率上是不允许有这么大的降额,否则灯光的输出光通会有很大的变动,这是不合理的。


文章观点:


原文:因此,如图 2 当输入电压小于 140Vac 时,要求驱动器的输出负载随输入电压减小而线性减小。看懂如上降额曲线及相应要求后,选用 LED 驱动器时就应该根据实际使用时的环境温度情况及输入电压情况,综合考虑及选择,并适当留出降额余量。


QQ图片20150825094604.jpg


我的观点:


这段话也有问题,驱动电源的输入电压可以是宽压(85~264V)也可是是窄压(85~135Vac; 178~264Vac)。具体电压范围是由客户或者电源工程师制定,在这个电压范围内均要能稳定工作,不存在降额的问题。


文章观点:


3、不了解 LED 的工作特性


原文:曾有客户要求灯具输入功率为固定值,固定 5% 误差,只能针对每盏灯去调节输出电流达到指定功率。


我的观点:


这个要求其实是可以做到的,用反推法。只要确定输出恒电流值和确定 LED 灯串的数量就可以确定输出功率,然后再除于电源效率,输入功率的值就可以达到。为了达到5%的目标,选用输出电流精度好的电源芯片和 LED Vf(正向电压)偏差小的 LED 就不难达到。


文章观点:


4、测试中失效


原文:客户采用自偶调压器直接给 LED 驱动器供电进行测试,上电后将调压器从 0Vac 逐渐上调到 LED 驱动器额定工作电压。


这样的测试操作,很容易使得 LED 驱动器在很小的输入电压时就启动并带载工作,而此种情况会导致输入电流远远大于额定值,酒店餐饮照明内部输入端相关器件,如保险丝、整流桥、热敏电阻等因电流超标或过热而失效,导致驱动器失效。


我的观点:


这段话错误的地方在于,对于已接入 LED 灯串的电路来说,从很小的输入电压往上调的时候,输出功率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小的,即使除上较小的电源转换效率,输入功率也不会很大因此输入电流不会大。


而且保险丝和整流桥,热敏电阻的主要作用是在意外情况下输入端有很大电流时才会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输入电流值远远达不到使它们损坏的程度。


文章观点:


8、电网波动范围超出合理范围


原文:当电网瞬时电压超过 310Vac 时有可能损坏驱动器(即使有防雷装置也无效,因为防雷装置是应对几十 uS 级别的脉冲尖峰,而电网波动可能达到几十 mS,甚至几百 mS )。


我的观点:


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超过 310Vac 时是由压敏电阻(MOV)来保护电路。防雷击需要由气体放电管来负责,不是一回事。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观点错误的地方就这些,整体来说这篇文章还是比较干货的。

本文链接:http://www.dietal.cn/dde/news/2015-8-25/1134.html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5/8/25 9:46:23  【打印此页】  【关闭